博星配资
当一家企业敢于向自己开刀时,它才能真正赢得未来。
9月16日安踏集团自曝家丑:因严重舞弊辞退74名员工,并将46名内外部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
连总裁级别的高管也被卷入其中,涉案金额高达约3000万元。
安踏还推出了“职业追溯机制”,已有3名离职员工因在任期间犯下职务犯罪被追责,无论在职还是离职,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。
对此,有网友评论:“这比任何广告都来得震撼,原来‘国货之光’的底色是‘刮骨疗毒’的勇气!”
这并非安踏首次对腐化问题“亮剑”。
早在2025年2月,安踏就公布了上一年的反腐成果:因严重舞弊,58名员工被辞退,29人移交司法机关,违法犯罪金额高达1600万元。
同时,首批“永不合作主体”清单出炉,10家违规供应商被列入黑名单,安踏对内外腐化零容忍的态度展露无遗。
安踏在2025年掀起如此强劲的反腐风暴,绝非一时冲动,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,是一场“不得不为”且“必须为之”的自我革新。
从短期看,反腐行动或许会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,尤其是当涉及关键岗位人员时,业务衔接和工作推进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停滞。
但长远来看,健康的企业环境,是吸引和留住真正人才的关键。
8月27日,安踏集团发布的半年报便是最有力的证明:2025年上半年,集团营收385.44亿元,同比增加14.3%;净利润70.31亿元,同比增加14.5%。
这表明,腐化会增加企业成本、降低经济效益,而反腐行动不仅未阻碍公司运营,反而通过清除腐化分子提升了运营效率。
当下,安踏正大力推进全球化战略,如“东南亚千店计划”。
在东南亚建厂时,当地工会就曾以“中国企业管理腐化”为由拒绝合作。
可见,若内部腐化丛生,海外战略必然失败。而安踏的反腐行动,便是为全球扩张扫除内部障碍。
此外,安踏的品牌口号是“爱运动,中国有安踏”,这份“爱”是基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。
但在2024年,安踏却因质量问题被315曝光。之后又多次被投诉产品掺杂掺假,消费者“不会再买”的呼声此起彼伏,严重损害了安踏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。
众多消费者质疑:“产品的质量和高价是否匹配?”
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,腐化行为不仅增加运营成本,更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。
因此,安踏的反腐行动,已然势在必行。
企业反腐,绝非安踏一家的孤军奋战博星配资,已成为中国商业界的普遍行动。
众多企业已经纷纷亮出反腐“成绩单”。
美容仪器品牌Ulike公布2025年内部监察成果,查处违反企业“高压线”案件9起,12名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员被全部移送公安机关。
2024年,腾讯集团强化内部反舞弊,全年查处违反“腾讯高压线”案件超百起,百余名员工被开除,20多人被移送司法机关;
抖音集团2024年上半年查处舞弊类违规案件125起,88人被辞退,1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;
2025年7月初,知名游戏厂商完美世界发布内部反腐公告,多名在职员工严重违纪并违反劳动合同,个别员工及供应商负责人涉嫌违法犯罪,公司已向警方报案,此次风波波及多个核心工作室。
9月,字节跳动公布第二季度员工违规处理结果,100人因触碰公司红线被开除,18人因涉刑等重罪被实名曝光,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并被全行业联盟拉黑、注销全部期权。
企业之所以频频重拳反腐,首要目的是为维护品牌信誉。
尤其在当今商业环境下,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上升到供应链与生态圈的竞争层面。腐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,如同“定时炸弹”,让投资者望而却步。
主动反腐、公开通报,不仅彰显了企业的责任担当,更是一次危机公关和品牌信誉重塑的关键举措。
以安踏为例,作为上市公司,它需要对投资者和股东负责。
通过反腐,安踏能淘汰一批“围猎”员工、谋求不正当利益的劣质供应商,筛选出真正注重商业信誉的优质伙伴。
集团设立的“责任追溯机制”,明确指出任何员工在职期间的职务犯罪行为,不受在职状态和时间限制,一经发现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这有助于降低供应链风险,构建更透明、高效、健康的产业生态圈。
此外,近年来国内对商业合规和反腐败的要求日益严格,强有力的内控和廉洁的营商环境,已成为吸引和稳定投资的基石。
安踏的主动作为,正是对监管环境的积极响应与适应。
许多中国民营企业都会历经从“野蛮生长”到“精细化管理”、从“人治”到“法治”的转型阵痛。
研究显示,中国民企营收突破500亿元后,87%会遭遇“家族治理失效+职业经理人腐化”的双重危机。
安踏,正是身处这一浪潮中的典型代表。
1991年,丁世忠带着1万元和500双鞋,在北京王府井百货门口摆摊叫卖。
彼时,这个福建晋江的农村青年或许未曾想到,34年后自己会站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前,让安踏的LOGO与耐克、阿迪达斯同台闪耀。
2004年,安踏签约孔令辉,首创“明星代言+央视广告”模式,当年销售额突破10亿;
到2009年收购FILA中国区业务开启多品牌战略;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12支中国代表队提供装备,品牌曝光价值超50亿。
安踏用30年走完了耐克100年的路,从一家家族式小厂成长为全球性的体育用品集团。
企业规模小时,创始人凭借个人魅力和监督或许能维持运转。
但当成为拥有数万员工的巨头,就必须依靠制度、流程和法治。
反腐行动的背后,是企业文化的深层变革。
安踏集团通过设立审计和国家监察委员会门、更新《反贪腐制度》以及发布“永不合作主体”清单,正稳步推进其廉洁合规建设。
希望通过这场反腐风暴,让“诚信”“透明”“公正”的核心价值观,成为企业长青的文化根基。
对内而言,是为了“活下去且活得好”,祛除病根、提升效率、保障利润、护航战略。
对外而言,是为了“赢得信任与尊重”,维护品牌、稳定投资、净化生态、回应监管。
对未来而言,是为了“走向成熟与伟大”,完成现代企业治理的转型,锻造健康可持续的企业文化。
总而言之,安踏的重拳反腐是一种多维度、战略性的主动选择:
品牌不是广告打出来的,是价值观留下来的。
当安踏把总裁送进监狱的那一刻,它并非“家丑外扬”,而是一家迈向世界的优秀企业展现出的自信与担当。
参考资料:
1.极目新闻《安踏集团反腐,公布首批“永不合作主体”清单》
2.中国经济网
《安踏:46人(总裁级1人、总监级14人)被移交至司法机关》
3.澎湃新闻《副总监突然被抓!3400亿巨头出大事,原因竟是…》
4.中国经济观察网《安踏74人被辞,2025品牌反腐风暴升级》
作者:溪月
编辑:歌
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